德维尔潘:中欧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前所未有
文:多米尼克·德维尔潘
国际交流与自由贸易在全世界都面临着威胁。今年春天,中美之间已经危险到接近爆发贸易战,而接下来局势还会高度紧张。欧洲正在等待有关钢铁和铝的关税决定。主要的自由贸易协议或处于重新谈判的威胁下(如《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》),或受到美国限制(如《跨大西洋自由贸易条约TAFTA》),或被其放弃(如《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》)。商业冲突的风险从来没有比今天全球见证的更高、更不稳定。
但是,在某些方面,这场商业冲突是一种更深奥、更复杂的现象的可见部分。格雷厄姆·艾利森(Graham Allison)在他最近的一本书中用自创的概念——“修昔底德陷阱”对这种现象做出了精妙的描述。事实上,我们正站在一个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十字路口。在这里,美国作为日渐式微的强国和影响力日益彰显的中国狭路相逢。正如格雷厄姆·艾利森所说的,历史上为了争夺国际领导权,新兴大国和衰退大国之间类似的角力比比皆是。这是未来一个世纪的重大挑战。
无论美国就欧洲豁免关税的请求给出的最终答案是什么,在6月1日,我们都不得不从现有的经济差距和紧张态势中吸取一个重要教训:有必要以互信共荣、开放对话为基础,在单边主义之外建立起另一种选择了。今天,欧洲和中国可以携手保障世界经济的稳定。
首先,这关乎增长和经济活力,因为中国和欧洲每年的贸易额都超过5000亿美元,双方GDP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以上。在接下来的几十年,如果能克服恐惧与误解,我相信中国和欧洲会成为国际繁荣的主要引擎。这完全可以避免经济孤立和商业制裁带来的经济衰退风险。
其次,这关乎外交及政治稳定,因为中国和欧洲有着共同的价值观,都立志让世界更加开放、更具持续性并有更好的监管。在过去的岁月里,我们看到中国和欧洲一起在重要国际事务上承担责任:在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谈判过程中,中国和欧洲都支持绿色创新,应对气候变化;双方也合力在朝鲜、非洲和中东这些局势紧张的地区促进对话,创新性地缔造和平。同时,双方还主张在世界贸易组织(WTO)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等经济、金融团体中加强多边主义。
第三,加强欧中关系也关乎文化理解和互信。我相信,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去年1月访华时所提出的,中国和欧洲在知识、学术上的合作关系将对建设未来世界起决定性作用,并将促进相互理解。作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名教授,作为这所致力于在两大洲之间搭建文化和经济桥梁的机构中的一员,我深感自豪。
未来几十年,具体项目会是落实欧中合作关系的关键,并会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留下成功的印记。我深信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达成这一涵盖经济、政治和文化领域的目标的大好契机。欧洲,居于欧亚大陆的一端,注定会成为这项全球倡议的关键参与者。
在保护主义蔓延之时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以在基础设施、智慧城市、交通、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投资逾一万亿美元为目标,成为修复全球化信任、刺激跨界合作的一股独特动力。在经济目标背后,“一带一路”也终将向全球60多个国家提供在就业、教育、医疗和一体化方面的重要视角。
2018年,我们庆祝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5周年。这不仅让我们有机会回顾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就,也成为创造新的合作框架的契机,尤其是在金融和商业领域。我们可以从创建一个由欧盟委员会和中国主席共同领导的组织开始。该组织的主要功用是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框架下处理经济恐慌、金融刹车和商业规则等问题。这个欧中贸易投资办公室会是对保护主义风险的象征性回应,也是加速开展在2014年宣布的双边协议的具体途径。现在是时候结合开创性和主动性,打破商业升级的恶性循环了。
多米尼克·德维尔潘是法国前总理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(CEIBS)特聘教授。